检验项目查询系统

纤维蛋白原

简介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
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参考区间

2—4g/L
来源: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常用新生儿参考区间:1.25~3.00g/L

危急值

≤1
≥8
单位:g/L

临床意义

1. 纤维蛋白原增高(超过4g/L)
见于糖尿病和糖尿病酸中毒、动脉血栓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和尿毒症、放射治疗后、灼伤、骨髓瘤、休克、老年人外科大手术后、妊娠晚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型肝炎、败血症、急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
2. 纤维蛋白原减少(低于2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也见于降纤药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血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之一。

注意事项

1. 抽血禁食12小时,取新鲜血液送检。
2. 口服避孕药可使纤维蛋白原升高。
3. 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纤维蛋白原亦可升高。 4. 纤维蛋白原忽然升高,往往预示肿瘤有转移的可能。
温馨提示

网站搭建中,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血液学、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GB或卫生行业标准、网络资源等。如有侵权或建议,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