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查询系统

尿素

简介

尿素(Urea)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分子量小且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自由滤过肾小球。进入原尿中的尿素约50%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有少量排泄。肾实质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浓度会升高,通过测定血尿素浓度可以观察肾小球滤过功能。

参考区间

成人血Urea:
男(20~59岁)3.1~8.0mmol/L
男(60~79岁)3.6~9.5mmol/L
女(20~59岁)2.6~7.5mmol/L
女(60~79岁)3.1~8.8mmol/L
来源:WS/T404.5《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危急值

≤1.1 mmol/L
≥28.6 mmol/L

药物干扰

1. 使血尿素增高的药物:水合氯醛、氯霉素、铵盐、磺酰尿素、氨基酚、天门冬酰胺等。
2. 使血尿氮降低的药物:链霉素、氯霉素等。

临床意义

血液尿素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个方面。
生理性因素: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后,减低见于妊娠期。
病理性因素:根据Urea增加的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
1. 肾前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引起血液浓缩,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引起血液中尿素滞留。常见于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
2. 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衰竭、慢性肾盂孟肾炎及中毒性肾炎都可引起血液中尿素含量增高。
3. 肾后性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致尿道受压,使尿路受阻,导致血液中尿
素含量增加。血液中尿素减少较为少见,常见严重的肝病患者,如肝炎合并广泛性肝坏死。
温馨提示

网站搭建中,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血液学、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GB或卫生行业标准、网络资源等。如有侵权或建议,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