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一般指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是一种含碘的酪氨酸,它有10%~20%由甲状腺合成与释放,80%~90%来自于周围组织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脱碘转化而成。TT3是反映甲状腺功能亢进最敏感的指标,血清中TT3浓度的改变,提示甲状腺功能的异常,甲亢时血清TT3可高于正常人4倍,通过测量TT3可以反映甲状腺功能,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
参考区间
血清TT3值与年龄有关,出生后TT3水平高于正常成人,5岁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老年人TT3常低于正常人。成人:1.54~3.08 nmol/L(100~200 ng/dl)。
标本要求
1. 血清和血浆均可用于检测。
2. 样本2~8℃下可稳定保存7天,-20℃下1个月内稳定,避免反复冻融。
干扰因素
1. 药物(如丙醇、糖皮质激素、胺碘酮)及重症非甲状腺疾病时,会导致T4向T3的转化减少而引起T3浓度的下降。
2. 胺碘酮治疗能够导致T3浓度的降低。苯妥英、苯基丁氮酮和水杨酸盐类能够导致结合蛋白结合的T3释放,因此导致总T3浓度的降低,但T3水平正常。
3. 患者体内若存在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会影响检测结果。若结合蛋白发生病理性改变如家族型白蛋白合成障碍性高甲状腺激素血症(FDH)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病理性的结合蛋白水平(TBG、白蛋白)也会导致T,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但其甲状腺功能正常(如妊娠、口服避孕药等),这些病例需要检测FT3和T4水平以明确诊断。
4. 对于接受高剂量生物素治疗的患者>5mg/d),必须在末次生物素治疗8小时后采集样本。少数病例中极高浓度的分析物特异性抗体、链霉亲和素或钌抗体会影响检测结果。
临床意义
总T3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鉴别诊断。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时,T3水平显著升高,且早于T4;而T3型甲亢,如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缺碘所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与T,毒血症等血中T3水平也较T4明显升高。此外,血中T3明显升高还可见于亚急性甲状腺炎、过量使用甲状腺制剂治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力增高症等。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轻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中T3下降不如T4明显。黏液性水肿、呆小症、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力下降、非甲状腺疾病的低T3综合征等患者血中T,水平均明显降低。
3. 妊娠时血中T3水平可升高。
温馨提示
网站搭建中,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血液学、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GB或卫生行业标准、网络资源等。如有侵权或建议,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