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甲氧基肾上腺素(metanephrine,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是内源性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甲氧基衍生物。正常情况下是在儿茶酚胺代谢过程中产生,但是嗜铬细胞瘤的嗜铬细胞会大量分泌该物质。故测定血液中MN和NMN浓度可用于嗜铬细胞瘤诊断。
参考区间
MN:≤96.6pg/ml
NMN:≤163.0pg/ml
此参考区间引用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建立的参考区间,实验室应评估参考值对相应患者人群的适用性,必要时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来源: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注意事项
1. 推荐使用EDTA抗凝样本。
2. 采集完样本后应尽快离心分离并放置2~8℃,最长不超过12小时,如需长期存放,需放置在-80℃。
3. 样本检测前避免反复冻融,复溶后的样本应平衡至室温。
临床意义
1. 嗜铬组织的肿瘤以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在肾上腺部位有很高的皮质醇浓度,可以提高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将去甲肾上腺素转变为肾上腺素。因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NMN和MN水平均升高。
2. 由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外周血MN和NMN测定以NMN为主,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NMN水平升高明显。
3. 监测MN和NMN对术后评估手术效果以及早期发现转移或复发可能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温馨提示
网站搭建中,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血液学、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GB或卫生行业标准、网络资源等。如有侵权或建议,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