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查询系统

免疫球蛋白E

简介

IgE又被称为反应素或亲细胞抗体,为单体,分子量约190kD,仅次于IgM,半衰期2.5天。其合成部位主要在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故血清IgE浓度并不能代表体内IgE整体水平。IgE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Fc受体(FcεRI)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同一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与致敏靶细胞上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抗体Fc受体结合,发生FceR I交联,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I型超敏反应(哮喘、过敏性肠炎、过敏性皮炎等)。此外,IgE还有抗寄生虫感染作用。
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IgE有两种单位,一种以ng/ml表示,另一种以国际单位(IU/ml)表示(1IU/ml相当于2.4ng/ml)。IgE检测包括血清中总IgE(total IgE)及特异性lgE(specific IgE,slgE)检测,前者作为初筛试验,而后者可用于确定特异性过敏原。

参考区间

IgE的检测结果随年龄组、种族及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实验室应采用相应的方法和试剂盒,通过调查本地区一定数量的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人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总IgE升高:
常见于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肠炎、花粉症、变应性皮炎和荨麻疹等),也见于寄生虫感染、IgE型骨髓瘤、高IgE血症、SLE和胶原病等非超敏反应性疾病。

总IgE减低:
见于ADS、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等。血清总IgE检测作为一种初筛试验,在鉴别超敏与非超敏反应性疾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检测无特异性,且受遗传、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环境和吸烟史等多因素影响。另外,部分过敏性疾病患者总IgE可正常甚至偏低,因此总IgE升高不一定是过敏患者,过敏患者总IgE不一定升高。故在分析总IgE结果时,尚需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特异性过敏原检测以及当地人群的实际情况等才能做出合理解释。
温馨提示

网站搭建中,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血液学、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GB或卫生行业标准、网络资源等。如有侵权或建议,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