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查询系统

甲型肝炎病毒

简介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是甲型肝炎的病原,HAV属小RNA病毒科中的肝RNA病毒属,病毒衣壳由60个亚单位组成,每个病毒衣壳亚单位含有4种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是病毒特异表面抗原,但只有一个血清型。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HAV抗体是诊断HAV感染的主要手段。其特异性指标包括抗-HAV的IgM类抗体(抗-HAV IgM)、IgG类抗体(抗-HAV IgG)或抗HAV总抗体。

感染机理

人感染HAV后,血液中首先出现抗HAV IgM,于发病后2~3周达高峰,1~2个月后迅速下降,3个月后基本消失。因此,抗-HAV IgM是诊断甲型肝炎早期感染的指标。抗-HAV IgG般在急性感染后3~12周出现,滴度缓慢上升,至6个月后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但维持时间较长,可终生存在。因此,抗-HAV IgG可作为人群HAV既往感染的一个指标。

注意事项

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抗-HAV IgM、IgG或总抗体,检测的阳性反应有可能不是真正的阳性,尤其是较弱的阳性反应,可能是因为被检者血液中的一些干扰因素类风湿因子、补体、异嗜性抗体、较高浓度血红蛋白和胆红素等所致的假阳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特异IgM到特异IgG抗体的转换和(或)特异IgG浓度或滴度的4倍升高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生化检测一起来判断患者是否是甲型肝炎。

临床意义

抗-HAV检测可用于诊断既往或现症的HAV感染,以及观察接种HAV疫苗之后的免疫效果。抗-HAV 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HAV,结合临床可作为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感染HAV后,抗-HAVIgM检测应呈阳性反应,但通常在3~4个月转阴,少数患者体内抗-HAV IgM抗体存在时间略长,极少数患者接受HAV疫苗后,体内可产生抗-HAV IgM抗体。一旦感染甲型肝炎,其总抗体即为阳性,首先出现的是IgM抗体,而IgG在感染3~12周后出现,并持续终生,可以保护机体不再受到HAV的感染。
现在可以采用甲型肝炎疫苗或甲乙混合型疫苗进行预防,通常在接种2周后可以检测到抗-HAV IgG抗体,在成功免疫的个体中,抗体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多年,没有明确定义抗体具有保护作用的临界值,但一般认为抗体的浓度达到10~20mlU/ml才能使机体免于感染。

温馨提示

网站搭建中,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血液学、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GB或卫生行业标准、网络资源等。如有侵权或建议,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