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HB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汗液、唾液、乳汁、泪液、阴道分泌物等)中,传播途径为血液、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检测指标
HBV的免疫检测指标主要包括: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核心抗体lgM(anti-HBe IgM)以及乙肝病毒前SI抗原、前S1抗体和前S2抗原。
感染机理
HBV感染后,最早出现于血液循环中的是HBV抗原,它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HBsAb。HBsAb可中和HBV,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所有野生株HBV含有共同抗原决定簇(a位点),乙肝患者在恢复期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主要抗体是HBsAb。e抗原(HBeAg)也由C基因编码,是HBV核心的可溶性抗原,HBeAg阳性表示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在恢复期较HBsAg先消失。HBe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抗体,HBe抗体出现晚于抗HBs,但消失早于抗-HBs。核心抗原(hepatitis Bcore antigen,HBcAg),是病毒的内衣壳成分,由C基因编码,为颗粒状态的抗原,感染者血液中没有游离的HBcAg,HBcAg是HBV所有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是HBV感染后,血液循环中最早出现的针对HBV的特异抗体,早期以IgM型为主,一般持续6~18周,较高滴度的抗-HBe IgM常被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HBsAg
HBsAg可作为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指标。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诊断HBsAg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
HBsAb
HBsAb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有效的标志。绝大多数自愈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在HBsAg消失后可检出HBsAb。定量检测HBsAb对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HBsAb浓度较低,应进行疫苗加强注射,以维持机体处于有效的免疫状态。一般认为定量检测结果为10mU/ml表明机体注射疫苗有效,结果大于100mlU/ml表明机体对于
HBV感染有较强免疫力,特别是对不同基因型的感染具有免疫力。
HBeAg
HBAg是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一般HBsAg和HBcAb伴随阳性。HBeAg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表明有转为慢性感染的倾向。HBAg和HBV复制肝脏损害成正比,因此HBeAg除了是HBV较强传染性的标志外,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其浓度降低或转阴表明治疗有效。
HBeAb
HBeAb多出现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患者,比HBsAb转阳要早,也可出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患者中,并可长期存在。
HBcAb和HBcAb-IgM
HBcAb在乙型肝炎急性感染、慢性感染中均会出现,而且持续时间长。HBcAb-IgM是新近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标志,在急性期后可慢慢消失,而HBcAb-IgG则可能一直持续存在。在隐匿性乙肝中有80%为HBcAb阳性,其中一半伴有HBsAb阳性。因此单独分析HBcAb的检测结果意义不大,应结合其他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结果。
Pre-S1抗原
Pre-S1抗原作为病毒外膜蛋白成分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是十分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Pre-S1可随HBeAg消失而消失,与转阴时间呈正相关,因此可以作为病毒清除和病毒转阴的参考指标。
Pre-S2抗原
Pre-S2位于HBV表面抗原蛋白的N末端,与HBsAg阳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急性乙型肝炎中,Pre-S2抗原和HBeAg可作为HBV复制的标志;而在慢性乙型肝炎中,Pre-S2抗原的出现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
温馨提示
网站搭建中,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血液学、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GB或卫生行业标准、网络资源等。如有侵权或建议,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