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项目查询系统

幽门螺杆菌免疫检测

简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由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弯曲样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超过80%的携带者并不会出现症状。本菌约67%的菌株产生细胞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产毒株致病性更强,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防止溃疡复发,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

检测方法

H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很多,如快速脲酶试验,用3C、“C标记尿素的呼气试验,5N-尿氨排泄试验,胃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抗HP抗体检测。
HP感染的免疫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检测方法包括: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免疫荧光法、ELISA和WB法。

临床意义

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血清中可出现IgM、IgA和IgG类抗HP抗体。感染后数周内IgM类抗体即会消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检出IgA类抗体,而IgG类抗体常于IgM类抗体滴度下降后才升高,且可持续多年。IgA类抗体阳性与胃炎活动性相关。IgG类抗体滴度升高提示为慢性感染,在治疗6个月后IgG类抗体滴度降低表明治疗有效。
温馨提示

网站搭建中,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血液学、寄生虫学检验第5版》、《临床常用检验项目风险管理指导手册》、GB或卫生行业标准、网络资源等。如有侵权或建议,请点击检验之声留言,我们会持续更新完善,与大家共建检验医学行业学习平台!